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書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孟子類
詩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載記類
時令類
法制類
目錄類
傳記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儒家類
醫家類
兵家類
譜錄類
術數類
天文算法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淨土宗部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涅槃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玄部
續道藏
 诏太常卿王谌令龟卜易筮南伐之事其兆遇革
世宗本纪延昌三年冬十二月庚寅诏立明堂

礼志熙平二年三月癸未太常少卿元瑞上言谨详圣
朝以 太祖道武皇帝
配圜丘道穆皇后刘氏配方泽太
宗明元皇帝配上帝明密皇后杜氏配地祗又以显祖
献文皇帝配雩祀太宗明元皇帝之 …… (第 3a 页)
 归福禄幸闾亭

  太祖
配飨奏武德乐昭烈舞辞(五方天帝奏高明之/乐覆焘之舞辞同迎)
 (气/) 我惟我祖自天之命道被归仁时屯 (第 18b 页)
 为天地主则后稷配天南郊亦当配地北郊矣其说
 无据至汉平帝用王莽之说以吕太后配光武时改
 薄太后为高皇后以配后魏 道武
以神元灵后配则
 愈不经矣
    蕙田案祭地之配经无明文通典本注疏引
    纬书以后稷配明集礼谓 (第 31a 页)
水于穷流宫孽绍兴阻黄星于天堑永嘉东播化金马
以为牛 道武
南徂飞苍鹅以登祚周吞岳裔逮三叶而
巢倾隋并舜后及二帝而舟覆莫不以凶易乱以暴代
昏各肆巨壑之心规享上灵 (第 40a 页)
 于乐然非王与大将振之也晋荀氏得赵人牛铎然
 后能谐乐则古人之为铎镯铙錞施于声律皆有当
 也(今大乐有二种铎以 道武
舞木为柄者谓之单头/铎金为柄而两铎相属者谓之双头铎非古也) (第 51a 页)
 三国魏志文帝黄初四年注魏书曰辛酉有司奏造
 二庙立太皇帝庙大长秋特进侯与高祖合祭亲尽
 以次毁特立武皇帝庙四时享祀为 魏太祖
万载不 …… (第 2b 页)
 毁也
三国魏志明帝本纪太和三年初洛阳宗庙未成神主
在邺庙十一月庙始成使太常韩暨持节迎高皇帝太
皇帝武帝文帝神主于邺十二月己丑至奉安神主于

晋书礼志明帝太和三年追尊高祖大长秋曰高皇夫
人吴氏曰高皇后并在邺庙庙所祠则文帝之高祖处
(沛国谯/人曹萌)曾祖高皇(萌之/子腾)祖太皇帝共一庙考太祖武

皇帝特一庙百代不毁然则所祠止于亲庙四室也其
年十一月洛京庙成则以亲尽迁处士主置园邑使行
太传太常韩暨宗正曹恪持节迎高祖以下神主共一
庙犹为四室而已
三国魏志明帝本纪景初元年夏六月有司奏武皇帝
拨乱反正为 魏太祖
乐用武始之舞文皇帝应天受命
为魏高祖乐用咸熙之舞帝制作兴治为魏烈祖乐用
章武之舞三祖之庙万世不毁其馀 …… (第 3b 页)
之制
晋书礼志景初元年六月群公有司始更奏定七庙之
制曰大魏三圣相承以成帝业武皇帝肇建洪基拨乱
夷险为 魏太祖
文皇帝继天革命应期受禅为魏高祖
上集成大命清定华夏兴制礼乐宜为魏烈祖于太祖
庙北为二祧其左为文帝庙号 …… (第 4a 页)
于宫中岁
四祭用牛马羊各一
    蕙田案此与汉郡国庙同意
太宗本纪永兴五年秋七月己巳还幸薄山帝登观
游幸刻石颂德之处乃于其旁起石坛而荐飨焉赐
从者大酺于山下
神瑞二年二月甲辰立太祖庙于白登之西
礼志神 …… (第 35a 页)
有开拓之德宜为祖宗百世不迁而远祖平文功未多
于昭成然庙号为 太祖道武
建业之勋高于平文庙号
为烈祖比功校德以为未允朕今奉尊 (第 36b 页)
道武
(第 36b 页)
太祖

显祖为二祧馀者以次而迁平文既迁庙唯有六始今
七庙一则无主唯当朕躬此事亦臣子所难言夫生必
有终人之 …… (第 36b 页)
之太庙百官陪从奉神主于斋车至新庙
有司升神主于太庙
 孙惠蔚传先是七庙以平文为太祖高祖议定祖宗
 以 道武
(第 37a 页)
太祖
祖宗虽定然昭穆未改及高祖崩祔 (第 37a 页)
 神主于庙时侍中崔光兼太常卿以 太祖
既改昭穆
 以次而易兼御史中尉黄门侍郎邢峦以为 (第 37b 页)
太祖

 改昭穆仍不应易乃立弹草欲案奏光光谓惠蔚曰
 此乃礼也而执法欲见弹劾思获助于硕学惠蔚曰
 此深得 …… (第 37b 页)
 峦而峦理终屈弹事遂寝
肃宗本纪熙平二年七月己巳车驾有事于太庙

礼志熙平二年七月戊辰侍中领军将军江阳王继表
言臣功缌之内 太祖道武皇帝
之后于臣始是曾孙然 (第 38a 页)
道武皇帝
传业无穷四祖三宗功德最重配天郊祀百
世不迁而曾玄之孙烝尝之荐不预拜于庙庭霜露之
感阙陪奠于阶席今七庙 …… (第 38a 页)
后令曰付八座集礼官议定以闻四门小学博士王
僧奇等议案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
堂以配上帝然则 太祖
不迁者尊王业之初基二祧不 …… (第 38b 页)
又因宜变法礼有其说记言五
庙之孙祖庙未毁为庶人冠娶必告死必赴注曰实四
庙而言五者容显考始封之君子今因 太祖
之庙在仍
通其曾玄侍祠与彼古记甚相符会且国家议亲之律 …… (第 39b 页)
与朝议不同如依其议匪直 太祖
曾玄诸庙子孙悉应
预列既无正据窃谓太广臣等愚见请同僧奇等议灵
太后令曰议亲律注云非唯当世之属籍历谓先 …… (第 41b 页)
 不由父祖别庙异寝于理何差文穆皇帝天眷人宅
 历数有归朕沗承下武遂主神器既帝业有统汉氏
 非伦若以昔况今不当移寝则 魏太祖
晋景帝虽王
 迹已显皆以人臣而终岂得与馀帝别庙有阙馀序
 汉郡国立庙者欲尊高祖之德使飨遍天下非关太 (第 43b 页)
高未若九室之美帏次之华未
如清庙之盛将欲废彼东山之祀成此二享之敬可具
敕有司但令内典神者摄行祭事献明 道武
各有庙称
可具依旧式自太宗诸帝昔无殿宇因停之
    蕙田案以上北魏
隋书礼仪志北齐制春祠夏礿秋尝冬 …… (第 60a 页)
 皇帝初献皇祖泰州使君神室奏始基乐恢祚舞辞
  祖德丕显明哲知机豹变东国鹊起西归礼申官
 次命改朝衣敬思孝享多福无违
 皇帝献 太祖
太尉武贞公神室奏始基乐恢祚舞辞
  兆灵有业潜德无声韬光戢耀贯幽洞冥道弘舒
 卷施博藏行缅道岁事夜遽 …… (第 63a 页)
    蕙田案以上北齐

北周书孝闵帝本纪元年正月乙巳祠太庙
武帝本纪保定元年春正月戊辰诏曰履端开物实资
元后代终成务谅惟宰栋故周文公以上圣之智翼彼
姬周爰作六典用光七百自兹厥后代失其绪俾巍巍
之化历千祀而莫传郁郁之风终百王而永坠我 太祖
文皇帝禀纯和之气挺天纵之英德配乾元功侔造化
故能舍末世之弊风蹈隆周之睿典诞述百官厥用允
集所谓乾坤改 (第 65b 页)
为太祖之尊焉若夫群庙迭毁而
太祖不迁则其礼尚矣臣故知太祖即庙之始祖是为
庙号非谥号也惟我太宗嗣服之初 太祖皇帝
庙号已
定虽更累朝世次犹近每于祫享必虚东向之位以其
(第 22b 页)
太祖
不可居也迨至熙宁又尊僖祖为庙之始祖百
世不迁祫享东向而 (第 22b 页)
太祖
常居穆位则名寔舛矣倘以
熙宁之礼为是则僖祖当称 (第 22b 页)
太祖
(第 22b 页)
太祖
当改庙号此
虽三尺之童知其不可至 (第 22b 页)
太祖
不得东向而庙号徒 …… (第 22b 页)
为虚称则行之六十馀年抑何理哉然则 太祖
之名不
正前日之失大矣大传曰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
所自出以其祖配之祭法所谓商人周人禘喾是也商
以契 (第 23a 页)
太祖
喾为契所自出故禘喾而以契配焉周以
稷为 (第 23a 页)
太祖
喾为稷所自出故禘喾而以稷配焉仪礼曰
大夫及学士则知尊祖矣诸侯及其 (第 23a 页)
太祖
天子及其始
祖之所自出盖士大夫尊祖则有时祭而无祫诸侯及 (第 23a 页)
太祖
则有祫而无禘禘其祖之所自出惟天子得行 …… (第 23a 页)
之春秋书禘鲁用王礼故也郑氏以禘其祖之所自出
为祭天又谓宗庙之禘毁庙之主合食于 太祖
而亲庙
之主各祭于其庙考之于经皆无所据惟王肃之说得
之前代禘礼多从郑氏国朝熙宁以前但以亲庙合食
为其 (第 23b 页)
无毁庙之主故也惟我 太祖
之所自出是为宣祖
当时犹在七庙之数虽禘未能如古然亦不敢废也其
后尊僖祖为庙之始祖而僖祖所出系序不著故 …… (第 23b 页)
乞考古验今断自圣
学定七庙之礼成一王之制自僖祖至于宣祖亲尽之
庙当迁自太宗至于哲宗昭穆之数已备是宜奉 太祖
神主第一室永为庙之始祖每岁告朔荐亲止于七庙
三年一祫则 (第 24a 页)
太祖
正东向之位太宗仁宗神宗南向为
昭真宗英宗哲宗北向为穆五年一禘则迎宣祖神主
享于太庙而以太祖配焉如是则 …… (第 24a 页)
无复前日之失矣乃若可疑者臣请辨之昔唐以景帝
始封尊为 太祖
而献懿二祖又在其先当时欲正景帝
东向之位而议迁献懿之主则或谓藏之夹室或谓毁
瘗之或谓迁于陵所或谓当立 (第 24b 页)
    蕙田案后先入庙以夫祭妻所以疑其仪注

隋书礼仪志梁武初为梁公乃建台于东城立四亲庙
并妃郗氏而为五庙
梁书武帝纪天监元年四月丙寅即皇帝位追尊皇妣
为献皇后追谥妃郗氏为德皇后
陈书高祖本纪永定元年十月辛巳追尊皇妣董太夫
人曰安皇后
北魏书平文皇后王氏传昭成十八年崩太祖即位配
飨太庙

昭成皇后慕容氏传建国二十三年崩太祖即位配飨
太庙
献明皇后贺氏传皇始元年崩后追加尊谥配飨焉 道武
宣穆皇后刘氏传太祖末年薨太宗即位追尊谥
号配飨太庙自此后宫人为帝母皆正位配飨焉
明元密皇后杜氏传泰常 (第 39b 页)
以荀彧钟繇配晋武帝都故洛阳以张华羊祜配后
道武皇帝
起云中以长孙嵩崔玄伯配后周文帝起冯
翊以苏绰于谨配隋文帝封隋汉东以高颎贺若弼配
并令郡县长官春秋二时 …… (第 19a 页)
汤周文王武王汉高帝光武唐高祖太宗各置守陵五
户岁春秋祀以太牢商中宗太戊高宗武丁周成王康
王汉文帝宣帝 魏太祖
晋武帝后周太祖隋高祖各置
三户岁一享以太牢秦始皇帝汉景帝武帝明帝章帝
魏文帝后魏孝文帝唐元宗宪宗肃宗 (第 21b 页)
 衮登颂有年
陈书宣帝本纪大建元年春二月乙亥舆驾亲耕藉田
 三年春二月丁酉舆驾亲耕藉田 六年春二月辛
亥舆驾亲耕藉田 九年春二月壬午舆驾亲耕藉田
北魏书 道武帝
本纪天兴三年春二月丁亥始耕藉田 (第 29b 页)
礼志太武帝天兴三年春始躬耕藉田祭先农用羊一
孝文帝本纪延兴二年春三月甲午车驾耕于藉田
册府元龟太和十六年二月丙午诏有司刻吉亥备小
驾躬临千亩
北魏书孝文帝本纪太和十七年春二月己酉车驾始
藉田于都南 宣武帝
本纪景明三年冬十二月戊子诏曰民本农桑
国重蚕藉粢盛所凭冕织攸寄比京邑初基耕桑暂缺 (第 30a 页)
子超太上元西凉李皓/建初 三年北燕高云正始元僣称天王灭后燕)
(明四年南凉秃发傉檀复改为嘉平元 北魏道武
太子/ 元帝永兴元西秦乞伏乾归更始元北燕冯跋太平)
(元僣称天王元八年西秦乞伏乾归子炽磐永康元北 (第 57b 页)
氏曰安皇后
通典后 魏道武帝
称尊号后追尊远祖二十馀代皆称
皇帝则历代未闻也不复更载谥号焉
北齐文宣帝受东魏禅追尊祖为文穆帝妣为文 (第 10b 页)
河使人招喻阏头从命 二十
二年春帝东巡至于桑乾川夏四月还云中 二十五
年帝南巡至君子津冬十月行幸代 道武帝
本纪登国二年冬十月癸卯幸濡源十一月遂
幸赤城十二月巡松漠还幸牛川 三年春二月帝东 …… (第 19a 页)
卯车驾
西巡五月乙亥行幸云中旧宫之大室六月西幸五原
校猎于骨罗山𫉬兽十万秋七月己巳还幸薄山帝登
太祖
游幸刻石颂德之处乃于其旁起石坛而荐享
焉赐从者大酺于山下丙戌车驾自大室西南巡诸部
落赐其渠帅缯帛有差 …… (第 21b 页)
(讫太常卿引皇帝次祼 太祖
次祼世祖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并如上仪讫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
(帝降自阼阶至版/位西向立乐止) (第 52b 页)
 (近阴地穆公之世秦伐鄀与楚争商密近武关地至/是云将通少习而杜释之如此是楚已得武关矣今)
 (由河南之南阳湖广之襄郧入长安者必 道武
关自/武关至长安四百九十里多从山中行至蓝田始出)
 (险就平盖自/古为险阨矣)菟和(哀四年左师军于菟 (第 34a 页)
马邑县兼有代常山二郡/地称代什翼犍都云中通典曰朔州北三百馀里云中)
(城是后因内乱苻坚伐之分其国为二 拓跋圭
复盛改/代曰魏都平城今大同府附郭大同县也通释猗卢时)
(城盛乐为北都脩/故平城为南都) (第 18a 页)
道武
克并州下常山拔中山尽取慕
容燕河北地明元时渐有河南州镇 (第 18a 页)
(道武
初得滑台许/昌皆弃不守至是)
(复遣将攻滑台碻磝金墉虎牢及许昌汝阴诸/州镇皆设兵戍守金墉故洛阳城西北 (第 18a 页)
驾幸元武湖
肄舻舰阅武宴群臣赋诗
魏书昭成帝本纪建国五年秋七月七日诸部毕集设
坛埒讲武驰射因以为常 道武帝
本纪登国六年秋七月壬申讲武于牛川 八 …… (第 12a 页)
之西大赉六军 二十年九月戊辰车
驾阅武于小平津癸酉还宫 二十二年三月庚寅行
幸樊城观兵襄沔耀武而还 宣武帝
本纪景明三年九月丁巳车驾行幸邺戊寅阅
武于邺南 …… (第 15a 页)
周书 太祖
本纪大统三年进 (第 16b 页)
太祖
柱国大将军 五年
冬大阅于华阴 九年冬十月大阅于栎阳还屯华州
 十年冬十月大阅于白水 十一年冬十月大 (第 16b 页)
    蕙田案以上宋

隋书礼仪志古者三年练兵入而振旅至于春秋蒐狝
亦以讲其事焉梁陈时依宋元嘉二十五年蒐宣武场
其法置行军殿于幕府山南冈并设王公百官幕先猎
一日遣马骑布围右领军将军督右左领军将军督左
大司马董正诸军猎日侍中三奏一奏搥一鼓为严三
严讫引仗为小驾卤簿皇帝乘马戎服从者悉绛衫帻
黄麾警跸鼓吹如常仪猎讫宴会享劳比校多少戮一
人以惩乱法会毕还宫

陈书后主本纪祯明二年冬十月舆驾幸幕府山大校

    蕙田案以上梁陈
魏书 道武帝
本纪登国九年春三月帝北巡夏五月田
于河东
皇始元年春正月大蒐于定襄之虎山因东幸善无北

天兴六年七 …… (第 13a 页)
大享将士 太祖
率诸侯朝于行在所
魏书孝静帝本纪武定元年春正月己巳车驾蒐于邯
郸之西山冬十有车驾狩于西山
 尔朱荣传 (第 16b 页)
 帷薄之外非尊者所见可以纾其敬也有不可趋者
 堂上地迫不足以容步执玉之重或虞于失坠也
 长乐陈氏曰文者上之 道武
者下之道故足在体下
 曰武绥在冠下亦曰武帷薄之外不趋执玉不趋不
 敢趋也室中不翔不可翔也或言趋或言武 (第 24b 页)
 之磨瑟然颜色矜庄僩然性行宽大赫然颜色盛美

 喧然威仪宣著恂慄谓颜色庄慄有斐君子者论
 武公
盛德至善人之爱念不能忘也于戏前王不忘
 周颂烈文之篇也于戏犹言呜呼以文王武王意诚
 于天下故诗人叹美 (第 2a 页)
 亦谓诗本文互而相通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者恂
 读为峻言颜色严峻战慄也 道盛德至善民之不
 能忘也谓善称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论 道武公
 
盛德至极美善人之爱念不能忘也
 朱子曰诗卫风淇澳之篇淇水名澳隈也猗猗美盛
 貌兴也斐文貌切以刀锯琢以 (第 16a 页)